第九十六章端午佳节,问君安否?(2 / 4)

类兴建水利的政策不时持续到南宋。

使江南成为水利设备最完美,前提最好的地区,水利田所占垦田比率也是最高的地区。

为这一地区排灌农业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使之成为宋朝出名的粮仓,奠定了坚固的根底。

南宋墨客杨万里作的这这首诗“一岁兴平在一收,往年田父又无愁,接天稻穗黄娇日,照水蓼花红滴秋”,就是相公们兴建水利政绩的最实在的反应。

至于宇文虚中送过来的奏折和加急军情,赵旧仔细的瞅了一下,虽然是四国征宋,可真正威胁大宋的只有两个战场,金兵也就只有这两个法子。

第一个战场是川陕战场,已经可以预见的是夏国和金国肯定会联手,这对于西军而言,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赵旧只好早早的打发赵开,张浚回四川去了,张浚这位四川的大佬虽然隐晦地表达了下入主中枢的意思。

可赵旧却放置了下来,如今的朝局变了,容不得再来一位巨头插入其中,大致也就分为几类,范宗尹一派,吕颐浩一派,秦桧算赵官家的人贴近的是武臣这一派。

建康城内外兵马熙熙攘攘,大宋今年值得关注的事不多,百姓们耳边听着消息大多都是捷报。

要么是岳太尉的捷报,要么是小刘相公得了大胜,兴许是西军名头一脉相承的关系。

以前西军当中有个老种相公和小种相公,刘光世得了讨贼经略相公这一职称,居然意外的获得了小刘相公这一美称,刘光世对于这一颇具殊荣的称号万分欣喜,常常自比小种相公,于西军当中也是独一份的存在。

望湖楼并非孤楼,几个楼阁亭榭连绵相接,飞檐画角,俯瞰着烟波缥缈的西子湖,景色极佳,一向是临安成中游人登高饮酒的所在。

在杭州公干的范宗尹范相公协同知己在此饮酒作乐,随着江南叛乱被平定,再加上大宋南北并无战事,大宋的百姓开始进入安居乐业的模式。

街道上的茶馆酒肆也愈发繁荣起来,御史李光,都察院胡闵,再加上一个中书舍人林杞便是这次小聚的主角了。

范宗尹长叹了一口气说道

“会之已经与咱们离心离德,背道而驰了,今日看他前程似锦,他日万丈楼塌,吾必庆之。”

李光也是心中百种滋味,难以言语,当初就是他和范相公一起举荐了秦桧秦会之,可没想到他竟然变成了这副模样。

“会之有他自己的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他想着上位,自然会揣摩官家的心思,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李光如是说道。

秦桧是文臣当中的投降派,自然不受众人的待见,可有赵官家在旁边撑腰,他们又能如何?

再说,李相公在前些日子终于是被迫退下来了,现在被派发去了扬州坐镇,四起四落,李相公这一生也称得上是传奇了。

当赵官家贬谪李纲时。

吕好问倒是说过几句话。

可是并不能改变结果,这位吕相公已经是半隐退的状态了,范宗尹人不在建康,自然没能说得上话。

令人震惊的是曾经威赫一时的李相公。

居然轻松的被赵官家给逐出了朝堂。

朝廷内几乎没什么人发声。

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相公。

由此可见,在大宋赵官家的声势已经到了一个无可附加的地步,除非他像杨广那样昏招频出,否则凭借他个人的声望,都能让整个朝廷经营的像铁桶一般。

一想到这里,原本是李相公的一脉的范宗尹白了一眼胡闵,诘问道

“胡中丞为何不发声,李相公这些年可是有功于江山社稷,若是没有他居中调度,哪有如今的局面?

如今局势安稳了,未免有些卸磨杀驴…”

“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