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扶棺(2 / 2)

有所命,俺们无不凛遵!”

在陕府府外,接官亭畔官道之上,一群顶盔贯甲,披着大白披风的将领与现在在陕州府的大批文臣,文左武右分班站好,一切仪注行过,恭迎从车上下来的两位使节。

这个场合,牛皋杨再兴都穿上了素服,以示哀默。

主将身死,三军素缟。

这与两员大将都微微点头示意,向来迎接诸人示意。

有宋一朝,君权还没有到后世明清之际那样登峰造极。

迎接奉节而出的使臣也没有那么多恶心的礼节来表明对皇帝老子的崇敬。托大一点平礼相见都没人挑眼。

今日迎接两位使节都算是隆重到了十分,只不过因为杨老太尉之事,导致大家的表情都非常的肃穆,现场的气氛也是万分压抑。

牛皋只道:

“官家心切杨老太尉,某等为臣子的岂能偷安?接风是不敢领了,仪注行到,也就罢了,某等就在这接官亭左近觅个地方稍稍休息。

应命之人点调齐备,也就出发,各位盛情心领,心领!汴京回返,再和诸位亲近罢…………

大家心里面却记一句话,只要大家心里有着大宋有着官家,官家不会忘了诸位的功劳和苦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杨再兴也是开口说道:

“官家许了杨太尉陪宿皇陵,此为厚恩也,甚至官家亲自写了一幅字给杨太尉后人,俺一并带来了。”

曲端带来了杨太尉的长子杨同,在众人的见证下,一起打开了赵官家的亲笔手书。

只见上面写着一首诗。

《闻西军收复西北赠杨老太尉》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燕云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赵官家用的是小楷。

可这些军将听闻此诗之后,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杨太尉之前交代的后事吗?

什么是感同身受?赵官家深入人心啊!

杨同谢过天使。

随后陪同牛皋,杨再兴等人一起扶着杨老太尉的棺椁入京。

杨同拜别各位叔伯,按照他父亲之前交代过的,朗声道;

“此间种种,官家朝廷,必然有万全章程,诸叔伯静候可也!

诸君心意,清风明月,俱在某心。诸位叔伯知我爱我,必不因私情而误某等行程,他日汴粱相会,小侄再一一向诸位赔罪罢!请了!”

以后,杨家的前程就维系在赵官家身上了。

西军这些将领还是有些担忧,就怕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没有了西贼。他们该如何自处?

与此同时。

金国。开始陷入权力的斗争!

西北和北方战场大败,东路军和西路军毫无建树,尤其是东路军还损失惨重。

完颜吴乞买。也因为年纪大了,感到心力憔悴。

从即位成为金国第二位皇帝开始,就是个政治牺牲品。

用来搞平衡的。

奈何他心比天高,总想在各个漩涡之中火中取栗,当个名副其实的皇帝。可是他错了,实力决定一切。

女真建初期,民族内核还是野蛮至上,根本没有政治家施展手段的土壤。在这个大前提下,他就注定了混不成赵光义第二。

“谈和吧……条件可以宽容一些…岁币,可以少些,但必须要有。”

一所寑宫的病榻上传来了一阵沉重的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