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有爱的青春电影(求订阅,票票)(2 / 2)

萤火虫被重视了,从一般供销商上升到了必须争取的供销商。

客观来说,衡量一家制片厂的实力底蕴不全是比拼财力。

米高梅最惨的时候几次易手,连管理层稳定都做不到,但人家享受的依旧是最优等的对待。

为什么,只要那庞大的版权库还在,百事达等公司就做不到无视。

何况,相互之间都合作熟悉了,人情有时候也是个加分项,大家都认识吗。

而莱曼高兴的原因就在于此。

百事达能重新评估萤火虫的资源等级,显然是个极好的信号。

大势所趋之下,或者说萤火虫还能保持06年那样的项目产出和利益份额,能让各方开开心心的赚到富兰克林,谁还不得尊重一下。哪怕只是一小步。

当然,要想像五大那样风光,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要说彻底翻转局面,只有等到那一家被人看轻的公司被收购,萤火虫真正走上大i泛娱乐的经营模式,从上到下来一个利益贯穿,逼得其他合作方不能也不会放弃萤火虫。

不管怎么说,终究是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

等帕尔曼来后。

莱曼先是问了几句近期的工作。

这方面其实没多少好汇报的,具体数据都有备案呢。

比如《电锯惊魂》系列一如既往的是线下比院线赚钱,不过潜力在慢慢下滑,估计是观众审美疲劳,又或者拍了这么多部,玩不出什么心意了,只能啃老本;

比如《阳光小美女》中奥莉芙的形象授权还不错,一些相关的服饰和娃娃卖出去一些;

再比如,《致命魔术》在版权市场的价值较低,除了dvd和电视付费点播有所盈利,其他方面没什么市场。

当然,莱曼只是找个话题聊聊罢了。

如果真想详细的知道,他直接拿季度汇总的市场数据看还能有更直观的感受。

所以他第二句话就是,“准备一下,海外方面公司要有所动作,这方面,可能需要你多多负责。”

海外渠道,莱曼惦记许久了。

事实上,只要是有点野心的制片厂都打过这方面的主意。

毕竟,一块大蛋糕始终捏在别人的手上,怎么吃、如何吃还得看人家的脸色,分成给外人,好像自家出品项目产生的收益,不该是自家拿的一般。

当然,莱曼也很清楚这其中的困难。

片源以及稳定的利益。

梦工厂尝试过但失败了,原因就是自身的制片业务不太稳定,亏损项目比盈利项目还多,能不出问题吗;狮门尝试过,短暂的成功了,在它的巅峰期,说是脚踢派拉蒙,踩着派拉蒙上位也不是不可以。

一个《暮光之城》系列,一个《饥饿游戏》系列,手握两个大金矿,一路砸出来海外市场——海外发行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直接按照五大的模式走就是了。

翻开他们的全球发行项目,除了国内和加拿大,其他地区都是联系本地发行方代为发行,然后与院线沟通分成协议。看看那密密麻麻一大串的发行方,就很清楚了。

毕竟,谁有那么多钱养一个全球发行团队出来,就算每个地区以较小规模来算,至少都需要三四千的常驻各地区的发行人员,这些薪资支出信不信就把一家制片厂给拖死。

占比如此多的发行人员,对制片厂来说难道不是一个大包袱?

所以,聪明的人都是以合作、利益捆绑为主。

再举个例子,米拉麦克斯是能做到简单的海外发行的。

人家靠的是从各大电影节混出来的关系网,直接版权交易,卖断为主,不过这种模式太麻烦,走得又是冲奖影节路线,一般人玩不转,玩得转的不想这么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