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薪资不匹配的代价就是出局(求订阅,票票)(2 / 2)

是时刻关注自己亲手参与的系列项目的,见凯瑟琳工作状态不对,两人聊了一次,凯瑟琳诉苦,说自己如何如何,萤火虫如何如何

伊娃没劝什么,本质上,她当演员那会,也是在向资方争取更高的身价,心里理解,所以刻意避过。

此时提起,莱曼也没隐瞒萤火虫是怎么处理的,“谈崩了,导演可能会换人。”

“我觉得凯瑟琳哈德威克拍摄风格挺合适的”

“是合适,但好莱坞不缺导演,更不缺怀才不遇的导演,一部小说改编的项目,都不是原创作品,没必要特意绑定。

而且她要得太多,还要求分账,本来第二部计划的电影预算就会因为演员涨薪,主创团队拔高一部分,我也乐意接受,但狮子大开口就算了。”

——前世,这位也是不满薪酬待遇,与狮门闹翻,最后在接手的项目失利之后,看着《暮光之城》第二部大卖,酸酸的向记者表示,愿意回归,却没人理会。

说起来,好莱坞对于导演和演员的评级其实挺公允的,你能撑起作品,就有人给你开高薪,反之你失败了,自然要接受失败之后待遇降低的后果。

而原创必定大于改编,这里面也有题材的计算缘故,比如会导大戏的一定比指挥拍低成本、小规模影片的导演吃香。

至于《暮光》系列?本身就不是特别有难度的执导作品,能选择的工具导演一大把,之前就是看重她便宜、好用,风格相近签的,结果第二部涨到650万还不满,第三部又得涨到多少?千万?

如果她是诺兰或者温子仁、扎导这类能力更出众的,给了就给了,毕竟优秀的人才难得,但一个拍玛丽苏红了之前从未证明过自己未来也不会证明自己的普通导演,这个价码就太让人觉得不值了。

当便宜的工具不再便宜怎么办?当然是换个更合适的。

“放心吧,这个系列不会差的,到时候我重新物色一个。”

伊娃点点头,也没多说。

对于制片行业,她也就是个新人,才领进门,需要学习的太多,日后她就会明白一点,控制成本是每个合格的制片人最需要掌握的手段,没有犹豫和怜悯可言,只有合适和最合适。

但后者,《暮光》系列还是算了。

简单吃过早餐,莱曼去到公司,直奔约瑟夫的办公室。

临近6月,蓝蝶影业那边已经对于《无敌浩克》的宣传造势顺着计划陆续铺垫。

对外打出的最大噱头,自然是漫威品牌,毕竟此时的票房市场《钢铁侠》还挂着呢,虽然收获越来越少,但在观众心里留下了诸多记忆,口碑在一众商业电影中算是不错的。

idb70多万人打分79分,好于百分之90的动作科幻电影,再进一步,甚至够得上偏深度的优秀作品(8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