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仙道贵生(1 / 2)

步天为凰 步天为凰 2995 字 2020-03-30

俊彦太子道“此乃天机,以后有机会告诉你……”

天歌说“怎么就不方便了,现在就说嘛,把人的胃口都叫起来了,又要等到以后说,这种的最让人难受了……”

俊彦太子道“那曹雪芹,可不是随便就去了凡间,他乃是当年得罪了心月狐,所以被贬下凡间,才历经狐鬼,最后写成书,教化世人……”

天歌说“我去,还有这种事情,那他前世是什么人呢?”

俊彦太子道“乃是一天庭童子,以后有机会让你见见……”

天歌说“好吧,太子殿下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心有不甘,可人家不说,自己能怎么办。

俊彦太子道“古代交通不便,必须有渡船才能过河,现在是不需要了。在现代社会,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就等于是造渡船,不过是从生死岸到涅槃岸的渡船。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禽兽与人,虽然形体不同,但知觉和灵性实际上是一样的,它们也有妻子儿女,也有求生的。动物看见它的亲人被杀,和我们看到自己的亲人被杀,这种感受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我们怎么忍心去杀它们呢?所以要尽量戒杀吃素,或者随缘放生。你这样大肆放生有损福报!看看道教是如何倡导放生的吧!”

天歌说“道教有个理念是仙道贵生,主张慈爱一切,不伤物命,道教在“慈心于物“方面,对动植物予以较多的关注。道教把动植物看作是有灵性的,就像对待人那样对待动植物。”

俊彦太子道“《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说“子欲学吾道,慎勿怀杀想。一切诸众生,贪生悉惧死。我命即他命,慎勿轻于彼。口腹乐甘肥,杀戮充饮食。能怀恻隐心,想念彼惊惧。故当不忍食,以证慈悲行。“

天歌说“认为对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应当怀有对待人的生所具有的那种恻隐之心。”

俊彦太子道“说得好,《道藏》所收《水镜录》中有《放生文》和《杀生七戒》两篇,用极其感人的语言,劝人放生戒杀。《放生文》说道“盖闻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是故逢擒则奔,蛆虱犹知避死;将雨而勇徙,缕蚁尚且贪生。何乃网于山、署于渊,多方掩取;曲而钓、直而矢,百计搜罗;使其胆落魄飞,母离子散;或囚笼槛,则如处图圈;或被刀砧,则同临剐戮。怜儿之鹿,舌氏疮痕而寸断柔肠;畏死之猿,望弓影而双垂悲泪。恃我强而凌彼弱,理恐非宜;食他肉而补己身,心将安忍?“(《道藏》第 36 册, 315)《杀生七戒》讲述了生日、生子、营生、宴客、祭先、祈攘和婚礼不宜杀生的道理,比如”

天歌笑道“比如什么?”

俊彦太子道““宴客不宜杀生。良辰美景,贤主佳宾,蔬食菜羹,不妨清致。何须广杀生命,穷极肥甘,笙歌膺铁于杯盘,宰割冤号于砧几。磋乎!有人心者,能不悲乎?若知盘中之物,从砧几冤号中来,则以彼极苦,为我极欢,虽食,且不下咽矣。可不悲乎?““婚礼不宜杀生。世间婚礼,自问名纳采以至成婚,杀生不知其几。夫妇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杀,理既逆矣。又婚礼,吉礼也。吉日而用凶事,不亦惨乎?凡人结婚,必祝愿夫妇偕老。尔愿偕老,禽兽愿先亡乎?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尔以相离为苦,禽兽以离为乐乎?”

天歌说“原来《放生文》和《杀生七戒》把动物与人等同起来,并且把对人的情感投射到动物身上,真切地表现出对于动物的同情。应当说,道教提出要保护动物以及一切生命体,是带着深厚感情的,带有一种对于生命的普遍的慈悲和怜悯之心,并且要求以“慈心于物“的生命道德情怀去善待他们,关爱他们。放生的真谛,放生的真碲,便是劝告世人勿杀生吧?”

俊彦太子道“,“诸罪孽中,杀孽最重;诸功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