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忘却才能逍遥(1 / 2)

步天为凰 步天为凰 2956 字 2020-03-30

天歌说“我觉得能够长生不老,跟精神和情绪也有很大关系,光吃药,锻炼,心情若操心劳累,反而会受不了人世沧桑的折磨……”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哈哈哈,主人考虑的是,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天歌说“道教也重视心里精神吗?”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

天歌说“忘指的是忘掉什么?”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呵呵,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天歌说“好不容易学的道术,又要忘记?”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不忘记如何逍遥自在,人的脑袋里去的越多越容易精神不好,压力大,就像主人说的情绪精神问题……”

天歌点点头道“说的也是,忘却了,才能逍遥呀!”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道家敬畏自然和道,珍爱个体生命,亦坦然面对死亡。一般来说,道家是重视养生的。对此牟宗三曾说“故养生之主,亦即在‘心’上作致虚守静之功夫,而将此一切无限追逐消化灭除,而重归于其自己之具足。”

天歌说“可见道家的养生不是追求奢华物欲、感官的满足,亦不是谨慎入微地苛求生活品质,而是通过灭除自己的一切追求来达到自我满足,即道家养生追求的是消灭一切追逐。”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庄子养生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一篇中,虽然此文篇幅很短,仅有571个字,但历来备受关注。庄子不仅思想深邃洞彻,而且笔法生动形象,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可谓入木三分。庄子多通过“寓言”、“重言”、“卮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手法不仅展示了庄子语词的简洁优美,同时亦显示出一种意境、一种神韵。”

天歌说“解牛故事?”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通过庖丁解牛来阐述庄子养生的要领和精神此《养生主》一篇立义,只一庖丁解牛之事,则尽养生主之妙,以此乃一大譬喻耳。若一一合之,乃见其妙。庖丁喻圣人,牛喻世间之事。大而天下国家,小而日用常行,皆目前之事也。解牛之技,乃治天下国家,用世之术智也。刀喻本性,即生之主,率性而行,如以刀解牛也。言圣人学道。妙悟性真,推其绪余,以治天下国家;如庖丁学道,而后用于解牛之技也。庄子描述了庖丁解牛时动作的娴熟与优雅。庖丁手所触及的、肩所依靠的、足所踩到的和膝所抵住的皆合乎舞乐的节拍。庖丁动作的娴熟让人忘记了他在屠牛。庖丁缘何会达到这种境界呢?乃是因为其好“道”。庖丁依“道”解牛在让我们感其游刃有余之时,也体会到养生的一些方法与心得。”

天歌说“哦,养生心得,具体说说?”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养生应摆脱身体的束缚,即摆脱刑名带来的各种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