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一十七 可疑的箱子(2 / 7)

荒野王座 永夜 11543 字 2020-04-11

划恐怕就要当之无愧的类型了。

“原子安妮”,指花旗国为冷战局势设计的65型原子炮,专用于发射核炮弹,正式名字叫280 a型炮,以水压装弹,所发射的核炮弹爆炸威力相当于花旗国投到广岛的原子弹(15万当量)的四分之一,相当于4000发155毫米炮弹的威力。目标是制衡前苏联华约集团的装甲洪流。

首开先例的国家依然是花旗国。其实研制核战大炮的初衷是源自花旗内部的军种之争,本来花旗国陆军是首先掌握核武器的军种,投向广岛、长崎的那两个大炮仗就是花旗国陆军航空兵的杰作。谁知好景不长,新成立的花旗国空军一下子就把这活儿给抢走了,花旗国海军也在大力发展属于自己的核武器,堂堂花旗国陆军岂能咽下这口恶气?既然飞机不让玩了,干脆就玩炮,弄一门超级大炮出来打核弹。

用火炮来发射核弹的想法,其脑洞程度绝对不亚于用火炮来拼刺刀。只不过在冷战时期那个“有困难要干,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干”的疯狂年代,花旗国陆军还真的就付诸行动了——于是“原子安妮”就被设计出来了。

“原子安妮”口径280,倍径46倍,全炮重量85吨,射程为32公里,炮身长122米,射击准备时间15分钟。“原子安妮”炮的身管长,其后坐力巨大,因此必须预设阵地。拖车采用前后各一式的双牵引车型,不需要转向既可前进后退;拖车上装有液压千斤顶,可将炮从拖车上卸下。操控采用液压式控制,利用装弹机装弹,65炮系统庞大,转换时间很长。

出于反制,苏联陆军于1956年正式列装了更为丧病的2a3型406毫米自行核火炮。这种“怪物级”巨炮由著名的基洛夫兵工厂建造,首次于1957年的红场阅兵式上公开亮相,全重64吨,乘员8名,最大射程256千米,射速每5分钟一发,共建造了4门。

由于斯大林去世后,新上台的赫鲁晓夫更偏好导弹武器,2a3的服役时间比他们同行短很多,仅服役了4年后就于1960年退出现役。和“原子安妮”一样,人们只能在博物馆中见到2a3那巨大的身影, 回忆那段疯狂的年代。

而实际上,研发能力没有这么强的前苏联,在2a3型之前,还有一个型号,也就是混合了特种技术铸造的这门“雷神之锤”。

说起来,这还是由一张从德国缴获的图纸制造出来的。

这门火炮一开始由克虏伯兵工厂的工程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晚期秘密射击,由阿道夫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德工装备部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主管监督。它的特殊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尺寸——因为用了特种材料和技术铸造,所以可以用很短,不到五米的管身打出很远的距离,而且还因为它的非常规火力。

这门火炮使用一种非常规的发射方式,并非使用后膛来容纳弹壳装药与弹头,而是在它炮管后部配备有一个巨大的空压舱。任何物体,或任何一堆物体都能被当作炮弹或者装药装填到空压仓内。由于它的尺寸小,所以甚至可以用一辆吉普车装在。

当它发射时,其炮管内部的所有物质化为一种炽红的高速率弹丸射出,其尺寸与装入炮管的物质总质量成正比。在击中一个固体目标或者是地面时弹头将会爆炸——而且爆炸的方式非常特别,冲击波不是向外扩张,而是向内扩张!也就是传说中的内爆弹!

“我去,这么丧心病狂的玩意!?”李欢大喜“如果是内爆弹的话,那真给我解决了很大问题了……”

内爆弹,又称为真空内爆弹,是现在也没有解决的一种技术,也是存在于科幻之中的一种技术。内爆弹在爆炸范围内瞬间形成真空状态,由于超短时间里的空间急速收缩,造成短时间内爆炸范围内具有黑洞的吞噬效果。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外界物质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