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四章 没有真相(1 / 2)

这一份书信,能看到耶律乙辛在最后时光的情绪。

有北辽魏王的感触,也有耶律乙辛作为一个人的领悟。只可惜,他还是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到死了都没有醒悟。

书信所表达的很乱,愤懑?懊恼?愧疚?以及不甘,可能都有些。

甚至带着对大宋浓浓的不满,以及自己对大宋朝廷猜测的得意……

倒是真不失一个枭雄的本色。

“官家,出兵吗?”

王安石也不得不承认,耶律乙辛猜对了,大宋确实是想在耶律乙辛那些叛军被歼灭的那一刻,开始出兵北伐。

这无可厚非。

内阁商量过,也跟官家交流过。

北上跟北辽作战的难度,在于北辽骑兵改变以往列阵对战冲击的做法,学耶律乙辛那样,化整为零,采取官家所说的游击战。

若是那样,国朝应对相对要麻烦。番骑队对北辽骑兵,不像战车阵对战,没有绝对的优势。

而国朝出战的时机,选择在北辽朝廷歼灭耶律乙辛叛军之时,是因为那时候的北辽朝廷,是自认为最无敌的时候。

经过大宋朝廷两次的试探性进攻,也给北辽朝廷造成了大宋战力不过如此的印象。

最为重要的一点,北辽内乱一年,耶律乙辛祸害多半年,这近两年的战乱,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北辽的战马储备,甚至让北辽的战马捉襟见肘。

以多数将帅的分析,这时候的将士最为暴烈,甚至发生营啸都可能,更何况作战?

也就在这样的时机出战,才能将北辽的作战主力,尽数拉到河北道,堂堂正正的跟大宋正面作战。

耶律乙辛猜对了,王安石不舒服,估计整个内阁都不舒服。

谋划了这么久,官家和内阁,所有的事都表演的很真实,包括两次出兵的不同意见,以及这次舆论的风起云涌。

结果却被一个逆臣看明白了,确实让人不舒服。

“造势吧!”

“造势?”

“对!朝廷要在全国朝掀起准备出兵北伐的舆论导向,造出一副要大举发兵北上的势头。”

官家的话,让王安石有些不明白。朝廷本来就是要筹备出兵了。谁都知道,一旦北辽朝廷决定围剿,那么耶律乙辛的叛军就很难活下去。

而时机就在此时。现在官家说要造势,做出一副北上态势来,难不成还不准备出兵吗?

“官家,如何造势?目的为何?”

“所谓造势,自然是势为主,而不是以实事为主。北辽朝廷围剿耶律乙辛的叛军,如今在国朝也应该是有所觉察,那朝廷就将这样的事广而告之。”

“同时,朕以为,可以选择部分叛军家眷情真意切的书信,也公之于众。受国朝恩惠,而心向国朝,自然有心劝叛军归属国朝。但,路途遥远,又被北辽围剿阻隔,实在难以南下归顺大宋。”

“一些叛军将领的书信,包括耶律乙辛的书信,也可以节选一部分予以刊登,让国朝的臣工百姓乃至叛军的家眷都看到,这些叛军因为国朝善待他们家眷,便生出了归顺大宋之心······”

“想做国朝顺民的叛军,国朝也是有义务解救的,特别是即将被北辽围剿之前,朝廷喊几声出兵征讨,甚至遣使北上斡旋以解救那些叛军,都是应有之义······”

这······王安石明白了,内阁诸位臣工够明白了。

先刊登北辽朝廷围剿叛军的事态,再选择性刊登心属大宋家眷的书信,再配合叛军书信的节选,在国朝形成一个这些叛军择良木而栖的现状,却被北辽朝廷阻拦。

因此,朝廷便遣使北上斡旋,为那些有心归属大宋的叛军斡旋。这不正是与朝廷恩准党项贵族自己入番骑为大宋征战相辅相成吗?

关键是,有了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