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二章 微服私访(六)(1 / 2)

不到午时,赵曦一行抵达了阳武县的郭桥镇。

国朝自开朝,沿袭后周开封府的区划,辖十五县,阳武一直就是开封府的辖县。虽然马车行了近半日,起来还没出开封地界。

阳武县的地域特点,决定了它发展的局限。国朝这些年对于资源开发的热衷,以及商贸兴盛和轨道运输贯通的原因,阳武县因为再往北就是河北道,并没有什么通衢的城池,虽然隶属开封府,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再加上南粮北运,原本靠粮食产量还算富庶的阳武县,如今倒显得落魄了些。当然,这是横向对比,跟京畿道南部的郡县和京兆府相比。

赵曦一行驻足的郭桥镇,地处黄河北岸,由堤坝和大片的黄河滩涂跟黄河隔开了,水运不畅。因为商贸不算兴盛,地方富户虽然也修建了轨道,并不是国朝的主干道的分支,也只是勉强运营。

郭桥镇是纯粹的平原地,黄河改道冲积而成的大平原。放眼望去,可以是一览无余。

如今是秋末,树叶已经泛黄,春稻也应该收割完毕了。不知道是不是出行的时间不合适,赵曦并不是纯粹不懂农事,这个时间出行,他也是有想法的。

王中正准备了十几饶吃食,其实一辆车上就五六人。至于那些在外围晃荡的亲从官,他们自然有自己打办法。

可惜,一番心血白费了。

既然是要微服私访,自然要尽量去体恤民情。这一点,王中正指望的富弼也赞同。所以,一行人就下了车。

郭桥镇虽比不上汴梁,也谈不上繁华,倒也热闹,毕竟是方圆几十里的大集镇,往来的人也还校

没有什么酒楼,都是简易的店铺。

“店家,来···五碗汤饼······”

所谓汤饼,跟后世的打卤面相近又不同,汤多,可加肉,倒是跟烩面有一比。秋末的有些凉了,这样连汤带水的整合事宜。

御膳房也有做汤饼的,不过赵曦总觉得没有这地边摊地道······这是后世的执念,一般地道的吃,都是这类的街边摊。

“店家,这郭桥镇日常就这么热闹?”

“客官不是来收粮食的?”

店家这么反问,赵曦就知道自己的搭讪不算成功。

初到一地,最怕的就是被人家直接确定你的身份,若不是这身份,很难被人接受。从店家的话了,看来这时段来郭桥镇所粮食生意的偏多。

“也是也不是。鄙裙是做粮食生意的,不过早年是做南粮北阅,今年这不是朝廷漕运改革了嘛,漕阅关系没竞争上航线,就想到阳武这边来转转看看······”

赵曦虽然对粮食营生不了解,可机变的能力还是有的。

赵曦这两句话虽然对店家没什么,可在富弼和范纯仁耳朵里就是另一番感触了。官家对漕阅一切,都了然在胸呀。

这不,就连漕运改革后,有些商家断了关系都清楚······的跟真的似的,完全属实。

其实吗,赵曦只是依据条件,随机应变的辞。

“客官要是在郭桥镇做粮食生意,可是有门路能进刘家的门?”

店家还算热心,也可能是王中正让店家每碗汤饼多给加了三个钱的肉,这也是一单大生意了。

“刘家?还望店家赐教。”

这时候富弼接话了。店主已经分不清谁主事了。刚开始,引开话茬的是赵曦,他就以为富弼呀,范纯仁呀是掌柜的,这个四十来岁的人是东家,至于王中正自然就是下人了。

可下人却做主往汤饼里加肉,这掌柜的开始接话·····这个倒也正常。

“就是个恶霸!”

nt

“休要胡······各位客官,二乱的。刘家是郭桥镇的里正家,这不,去年有被阳武县推选上,做了参政,儿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