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王果(2 / 3)

老仆赵叔叹息,道“别人家也都缸里养鱼,我去过不少邻居家,个个养得肥大,独独咱们家,总也养不熟,买来必出水而死,唉……可缸里没有鱼,总是觉得不对劲啊,所以还是要再买两条的吧,少爷您说呢!”

王果笑笑,放下筷子,认真地道“赵叔,可能有些鱼就是喜欢活着,还有些鱼就是喜欢死掉。只是凑巧了,咱们家买的鱼都比较喜欢死罢了。要不你就再去买两条吧,这次一定要挑聪明一点的买。”

赵叔迟疑,“呃……少爷,鱼……缸里养的,无非就是鲤鱼罢了,你总说买聪明些的,可怎么分辨哪一条聪明哪一条傻呢?”

“唔。这是个好问题。”

王果沉吟片刻,开口道“买胖大一些的吧!我觉得,想得开的人会比较聪明一些,鱼也应该是这样的。”

赵叔又迟疑,道“少爷呀,以前你也这么说,我都是挑些肥大的买来,可买来就死!会不会傻一些的鱼才不会寻死?要不要这一次换两条瘦小些的试试?你知道的,咱们家又不吃荤腥……鱼也挺贵的。”

王果闻言露出笑容来,道“无妨,就选肥大的,死了再买就是!”

这下赵叔只好点点头,答应一声,自去厨房吃饭了。

而王果这边,将他的这一份早饭都吃了,务求碗内粒米不留,汤菜净尽,这才取出怀内手帕擦了嘴,又再次到铜镜前正了衣冠姿容,这才拿了自己的一卷东西,与老仆赵叔打个招呼,出门直奔报国寺而去。

沿途之上,莫说本坊之内的街坊邻居多有相识之人,就是到了大街上,也有他不少熟人,众人见了他,都认认真真地打招呼问好。

作为一个算命先生、风水先生,偶尔也兼写诉状,他在顾客中间的口碑一向都是好得出奇,更兼为人疏阔且文雅,待人接物和善有节,平常又乐善好施,时常是有穷苦人告状,请不起写诉状的先生,他就直接不要钱帮人写了,因此在城内的普通百姓那里来说,也算是草根中的一代奇人兼名人了。

一路面带微笑地走着,眼看要到报国寺的时候,他忽然意动,忍不住转道继续向南,一直走到大石桥坊灵江北岸的江堤旁停下,面对滔滔江水,又在美美地追忆陶醉了一番,这才心满意足地转道回去。

报国寺门口的广场,本就是个大市场,他的算命摊子是交过摊位费的。

按说佛门圣地,本来就兼职抽个签、算个命什么的,他在门口摆摊子测字算命看风水,是会抢生意的,但报国寺的买卖太大了,不缺他抢的这一点边角料,甚而,报国寺里要改建个房子,也会找他去先看看风水的。

大家的关系很友好,不冲突。

今天他往南拐了个弯,来得稍晚了一些,寄存自己的小条几和算命幡子的那家店铺倒也并不埋怨,老板反而既尊敬又讨好地笑着道“相公昨日收摊太早了,却是错失了不少生意。我见好几个人到了这里,都在打听哪位是算命的‘王神仙’呢!全都是奔着相公您来的!”

王果闻言一边搬桌子出摊,一边笑道“无妨的,是财不散!若是真心寻我,今日必然还会再来!”

于是那老板当即道“我想也是如此,相公的大名传遍翎州,那些人本就是奔着求先生指点迷津才来的。”

王果笑笑,未再应答。

条几摆好,幡子支起来,他的小摊子就算又重新开张了。

却在这时,打从东边走来一位年轻人。

那人原本似乎只是在附近瞎转悠,但不其然之间看见这边的摊子支起来,他当即便直奔这边而来。

离得老远,王果便已经注意到这个潜在的客户。

此人年约十八九岁,生得身高八尺有余,面如冠玉,仪表堂堂,眉宇间英武朗阔,行动间又分明露出几分读书人的儒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