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技术碾压(2 / 2)

克斯坦呢?

直到90年代,还沿用着前苏连的8号钢材体系。

还只有哈马钢能造得出来,并且也只能造出0到4号钢而已。

其他的另外几座大型钢铁厂,只能生产铁胚和最普通的钢胚而已,完全做不出型材,只为厄罗斯的钢铁厂做原材料供应。

到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后,别利佐夫斯基受到重视,又把他给请出来主持哈马钢的产业升级。

饶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可毕竟脱离社会太久,他出来之后抠破脑袋,研究曰本方面的钢铁技术,企图与世界接轨。

也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建立了最先进的轧钢四厂。

但时间未免太过仓促,别说q235了,就连q195也非常勉强。

技术上太过落后啊。

然而,眼前的这张清单上,赫然列着的是,qste320t。

q,代表着屈服强度,st,则是德文stahl钢铁的缩写,代表德国标准,后缀t是热处理的意思,中国的钢铁技术在这几年像是坐了火箭一般飞速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哈萨克斯坦连195都吃力,中国却已经应用320的屈服强度。

这一连串的数字加起来,则表示,屈服强度在320兆帕,冷轧热成型细晶粒结构钢。

再下面的一层,还标注着c≤010,si≤030,n≤050,……

代表碳磷硫硅等等化学元素。

精准控制到这种程度?这拿来造飞机都足够了,居然用来造汽车?

这份颓唐可想而知了。

别列佐夫斯基老实的摇头“这个我可能发表不了意见。”

范阳不知“额?为什么?”

别列佐夫斯基老脸一红,这他么太欺负人了“我们还是换个话题。”

“咳,咳。”范阳不知他为何回避,解释道“是这样的,我们是受到一家汽车公司的委托,想要进口一批这样的钢材,这是车型,方便的话帮我过目一下。”

顺便将ca141的照片递了过去。

别列佐夫斯基一看就觉得眼熟“这好像是我们的嘎斯130吧?但车头不一样。”

范阳则顺势把车仔仔细细的介绍了一番,包括它的来历,和生产结构,给完整的翻译了一遍。

别列佐夫斯基一边看,一边频频的惊叹,身为钢铁和动力专家,对机械构造和发动机之类,他也是比较清楚的,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样的水平,这份技术,不光哈萨克斯坦,就连厄罗斯也被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等范阳介绍完,别列佐夫斯基做恍然大悟状“原来是跟日本合作。”